您好!欢迎光临

湖南中青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旅游网站

首页 > 和顺侨乡

和顺侨乡

来源:管理员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5-11   点击次数:

    和顺侨乡位于腾冲城西3公里,古名阳温暾村。和顺的名称源于“云涌吉祥,风吹和顺”的诗句,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全乡有1300多户,60O0多人。以华侨出国历史长、侨属多,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,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,为国内人口的100.2%。加上侨眷,为国内人口的167.6%。华侨分布在缅甸、印度、泰国、印尼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加拿大、美国等十多个国家。

    自古以来,和顺就是一个文化发达,地灵人杰的地方。走进和顺乡,只见古朴典雅的祠堂、牌坊、月台、亭阁、石栏比比皆是,记载了侨乡曾经繁盛一时的历史和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。河边那依依的杨柳,碧波荡漾的池塘,亭亭玉立的荷花,把侨乡的田园风光装点得更加妩媚。水碓是和顺的名景,这里的风光如诗如画,青山如黛,绿影婆婆。碧波粼粼的元龙潭如一面明镜,倒映出古色古香的元龙阁,使人兴味无穷,流连忘返。怪不得一些电影导演、摄影师、画家都喜欢到这里取景画画呢。

    “十人八九缅经商,握算持筹最擅长。富庶更能知礼义,南州冠冕古名乡。”这首小诗是近人李根源所作。切合当地的特点。腾冲,是古代川、滇、缅、印南方陆上“丝绸之路”必经之地。和顺,就在这“官马大道”之旁。和顺的居民,原多为兄弟民族。南诏大理时期,汉族等其他民族逐步迁入,尤以明代为多。这些来自内地的居民,有较高的文化,加上和顺地近缅甸,边境来往比较自由,无需千里跋涉或远渡重洋,边民常有来往,语言易通。

因之,遇有军事、外交、商业等方面的公务,常被聘为“通事”(翻译)、向导,有的则在“四夷馆”、“缅字馆”内负责培养翻译人才;有的往来于滇缅边境,经商开矿,做工服役;有的则在缅甸政府、机关中供职,甚至成为要员。如:清代尹蓉,曾被尊为缅王师,许名宽曾为缅王宰辅。一般仅能维生,也有一部分成为有实力的工商业者。乾嘉之际,社会稳定,海禁末开,与国外通商多沿陆路,此时旅缅华侨亦多,也是和顺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。自航海开通,腾缅商情锐减。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,密支那、腊戍至曼德里的铁路相继修通,由腾冲至缅甸腹地的交通大为改善,云南烟、酒、丝、茶,畅销缅域;缅甸的棉花、玉器、宝石,也大宗采进。腾冲的纺织业也一度兴盛。和顺的经济发展又突起一个高峰。

    和顺侨胞身在国外,心系祖国。他们热切希望祖国繁荣昌盛,时刻关心边疆建设。他们在辛亥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积极支持革命事业,慷慨捐输,多方奔走,有的为此献出了生命和鲜血。孙中山曾表彰和顺华侨寸海亭是“华侨旗帜,民族光辉”。他们长期以来,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,在家乡修桥筑路、建造寺观、培植风景、发展文化教育。村中的公共建设,无一不渗透着他们的心血。走进和顺村,只见全乡住宅从东到西,环山而建,渐深渐高,房舍密集,修缮良好,粉墙黛瓦,整洁美观。为数不少的宽敞院落,居住的人很少,因主人多侨居国外,住房仅托亲友代管。村中的大路小巷,全为石条镶砌,平整光洁;甚至村前的田埂上,村后芭蕉关的关坡上,也铺有石条。

    腾冲多雨,在别处泥泞难行,在这里却不烂不滑。环村而过的清溪上,一座座洗衣亭跨河而建。亭多为两间平房大小,房顶四角微翘,水上立有井字形石条,旁设木条凳。泉从石下流过,触手可及。村民在这里洗衣洗菜,晴天避热,阴天避雨,从田里做活回来,可在此冲洗纳凉。村旁路边,巷口街傍,常有一座座半圆形的月台,地面平展,围有护栏,中有石凳,上覆大青树,每当傍晚,老人相聚谈天,小孩戏耍其间,一片欢声笑语。再看那屹立在村中的藏书丰富的图书馆,设备较为良好的益群中学,使人真切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富庶而又人人热心公益事业的乡村,是一个有文化而重美德的侨乡。

    走进任何一个平常人家,走进深宅大院,当你听到墙上的老钟敲响,一种穿越时空隧道、走进远古的感觉便会油然而升。每一个外人都会睹物遥想当年腾冲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他们“与国际接轨”的时尚生活方式,每一个宅院里都有叙述不完的各自的故事,每一户人家的珍藏也不尽相同。

    经过岁月的沉淀,不经意散落在民间的器物,向人们述说着和顺乡间曾经的辉煌和时尚。一个布衣女子从吱吱作响的木楼梯拾级而下走进堂屋,手上那盏发着淡淡光亮的油灯照着她前行的脚步。用俄罗斯茶壶冲一杯咖啡,一阵浓香立刻在青石铺地木雕为窗的老宅中散开。在南洋风格雕饰的紫檀木椅上坐下,轻轻地呷一口,墙上意大利罗马挂钟的金属摆锤发出低沉而圆浑的音响,平添了留守人的一份落寞,却也仿佛告诉人们,现在该是主人喝晚茶的时候了。
 
    信步于和顺的小街与巷道之中,总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愉悦与舒服,所有的建筑都显得是那样的和谐,雨水冲刷过后反射着晶莹亮光的青石板路、风水月台上摇曳着簌簌作响的香樟树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牌匾、依山傍水的宗祠、倒映着参天大树的龙潭……所有的一切都向世人展示出一种中原儒家文化所独有的宁静与儒雅;展示出扎根于田园,得益于现代的水乡风情长卷。

    和顺人追求儒雅,他们不仅把追求知识、追求文化的思想代代相传,更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了村中的各个建筑之上,村中随处可见门楣上高悬着多年烟尘遮掩不住的“书香世荫”、“诗礼传家”等匾额,宗祠里的房屋、牌匾,荷塘中的亭台轩榭无一不流溢着悠远的文化和书香,表露出他们美好的愿望。

    在村口矗立的一幢雕梁画栋的古建筑——和顺乡图书馆,是全国建馆历史最长、藏书最丰富的乡村级图书馆。轻轻推开大门,一股在文学史里很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……院内修剪整齐的黄香木绿意盎然,两侧的丛竹青葱滴翠。与竹相对的一株玉兰,新芽初绽,似有若无,更使人对花儿将开时的娇艳多了一份痴想。我站在和顺图书馆大门前,俯瞰蕉溪绿水、双桥彩虹和金黄的稻浪,清流不断,知识的泉源不绝,文化之津的舟楫穿梭如织。大雅的和顺,深深的小巷,杰出的人才,不都和这座图书馆有关吗?深深的小巷,寻不尽千古风流;淙淙的溪流,流不完边地古镇的儒雅传奇。苔痕斑斑的石壁足以证明其悠久的历史,古色古香的建筑、文人墨客的题词更显出一份凝重。


上一篇:国殇墓园

下一篇:和顺侨乡

热门目的地
友情链接
关于我们|资质荣誉|旅游合同|汇款方式|联系我们
  • 【公司名称】湖南中青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
    【业务电话】400-0871-599
    【业务QQ】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【电子邮箱】18658270838@163.com
  • 【网站地址】http://www.kmzqy.com/
    【网站备案号】湘ICP备2023009320
    【公司地址】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长春路88号
    【许可证号 】L-HUN-303547

Copyright © 2017-2018  版权所有   湖南中青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